python
kmeans算法迭代过程?
一、kmeans算法迭代过程?
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是一种迭代求解的聚类分析算法,其步骤是,预将数据分为K组,则随机选取K个对象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然后计算每个对象与各个种子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把每个对象分配给距离它最近的聚类中心。聚类中心以及分配给它们的对象就代表一个聚类。每分配一个样本,聚类的聚类中心会根据聚类中现有的对象被重新计算。这个过程将不断重复直到满足某个终止条件。
终止条件可以是没有(或最小数目)对象被重新分配给不同的聚类,没有(或最小数目)聚类中心再发生变化,误差平方和局部最小。
二、knn算法和kmeans算法区别?
两种算法的区别是,K-means本质上是无监督学习,而KNN是监督学习;K-means是聚类算法,KNN是分类(或回归)算法。
K-means算法把一个数据集分割成簇,使得形成的簇是同构的,每个簇里的点相互靠近。该算法试图维持这些簇之间有足够的可分离性。由于无监督的性质,这些簇没有任何标签。KNN算法尝试基于其k(可以是任何数目)个周围邻居来对未标记的观察进行分类。它也被称为懒惰学习法,因为它涉及最小的模型训练。因此,它不用训练数据对未看见的数据集进行泛化。
三、kmeans算法的发展?
K-means算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57年,当时Hugo Steinhaus首次提出了聚类的概念。随后,1965年,E.W. Forgy发表了本质上相同的算法——Lloyd-Forgy算法。1967年,James MacQueen在他的论文《用于多变量观测分类和分析的一些方法》中首次提出 “K-means”这一术语。自此以后,K-means聚类算法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并发展出大量不同的改进算法。K-means算法是一种基于划分的聚类算法,它把n个对象分为k个簇,以使簇内具有较高的相似度。相似度的计算根据一个簇中对象的平均值来进行。它假设对象属性来自于空间向量,并且目标是使各个群组内部的均方误差总和最小。目前K-means算法是一种得到最广泛使用的基于划分的聚类算法,它容易实施、简单、高效、成功的应用案例和经验是其仍然流行的主要原因。虽然K-means聚类算法被提出已经超过50年了,但目前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划分聚类算法之一。
四、kmeans算法需要哪个包?
至少三个,
numpy,
sklearn.cluster ,
sklearn.datasets.samples_generator 。
五、kmeans聚类算法详解?
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常用的聚类方法。Kmeans算法是一个重复移动类中心点的过程,把类的中心点,也称重心(centroids),移动到其包含成员的平均位置,然后重新划分其内部成员。
算法流程:
1、首先确定一个k值,即我们希望将数据集经过聚类得到k个集合。
2、从数据集中随机选择k个数据点作为质心。
3、对数据集中每一个点,计算其与每一个质心的距离(如欧式距离),离哪个质心近,就划分到哪个质心所属的集合。
4、把所有数据归好集合后,一共有k个集合。然后重新计算每个集合的质心。
5、如果新计算出来的质心和原来的质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某一个设置的阈值(表示重新计算的质心的位置变化不大,趋于稳定,或者说收敛),我们可以认为聚类已经达到期望的结果,算法终止。
6、如果新质心和原质心距离变化很大,需要迭代3~5步骤。
六、kmeans算法聚类结束条件?
K-means算法聚类结束条件如下:
簇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当聚类簇的数量达到预设的最大值时,算法就会停止聚类。
簇的大小达到最大尺寸:当聚类簇的大小达到最大尺寸时,算法就会停止聚类。
没有新的数据点加入:当所有的数据点都被正确地分配到不同的簇内时,算法就会停止聚类。
七、kmeans算法为什么是无监督?
kemeans是聚类方法的一种。聚类算法一身就是一种无监督的学习方法,它只是根据获得饿数据进行分类,事先不明确要分成多少类
八、kmeans算法对异常点敏感吗?
kmeans算法又名k均值算法。其算法思想大致为:先从样本集中随机选取k个样本作为簇中心,并计算所有样本与这k个“簇中心”的距离,对于每一个样本,将其划分到与其距离最近的“簇中心”所在的簇中,对于新的簇计算各个簇的新的“簇中心”。
K-means算法,也称为K-平均或者K-均值,一般作为掌握聚类算法的第一个算法。
K值的选择: k 值对最终结果的影响至关重要,而它却必须要预先给定。给定合适的 k 值,需要先验知识,凭空估计很困难,或者可能导致效果很差。
异常点的存在:K-means算法在迭代的过程中使用所有点的均值作为新的质点(中心点),如果簇中存在异常点,将导致均值偏差比较严重。 比如一个簇中有2、4、6、8、100五个数据,那么新的质点为24,显然这个质点离绝大多数点都比较远;在当前情况下,使用中位数6可能比使用均值的想法更好,使用中位数的聚类方式叫做K-Mediods聚类(K中值聚类)。
初值敏感:K-means算法是初值敏感的,选择不同的初始值可能导致不同的簇划分规则。为了避免这种敏感性导致的最终结果异常性,可以采用初始化多套初始节点构造不同的分类规则,然后选择最优的构造规则。针对这点后面因此衍生了:二分K-Means算法、K-Means++算法、K-Means||算法、Canopy算法等。
九、python 排序算法?
1、冒泡排序
它反复访问要排序的元素列,并依次比较两个相邻的元素。
2、选择排序
首次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择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存储在序列的开始位置。
3、插入排序
对于未排序的数据,通过构建有序的序列,在已排序的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的位置并插入。插入式排序在实现上。
4、快速排序
将要排序的数据通过一次排序分成两个独立的部分。
5、希尔排序(插入排序改进版)
将要排序的一组数量按某个增量d分为几个组,
6、归并排序,首先递归分解组,然后合并组。
基本思路是比较两个数组的面的数字,谁小就先取谁,取后相应的指针向后移动一个。然后再比较,直到一个数组是空的,最后复制另一个数组的剩余部分。
十、python算法作用?
可以做分类。通常是做文本分类。 在此基础上做邮件的垃圾邮件过滤。还有自动识别效果也不错。
这是一个常见的算法。而且用处挺多的。 在语言分析里常用。比如:我有一组文件,想自动分成不同的类别。 再比如我有一个文章,想根据内容,自动分锻落。再比如有很多新闻,可以自动按行业进行分类。
这个算法有自学习,也就是机器学习的扩展。所以可以让算法自动升级精度。开始50-70%,后来可以达到90%的分类精度
热点信息
-
在Python中,要查看函数的用法,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 使用内置函数help():在Python交互式环境中,可以直接输入help(函数名)来获取函数的帮助文档。例如,...
-
一、java 连接数据库 在当今信息时代,Java 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编程语言,尤其在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在企业级应用开发还是...
-
一、idea连接mysql数据库 php connect_error) { die("连接失败: " . $conn->connect_error);}echo "成功连接到MySQL数据库!";// 关闭连接$conn->close();?> 二、idea连接mysql数据库连...
-
要在Python中安装modbus-tk库,您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确保您已经安装了Python解释器。您可以从Python官方网站(https://www.python.org)下载和安装最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