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曹妃甸开发历程?
一、曹妃甸开发历程?
10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途经唐山海域,最疼爱的曹妃不幸病故,遂在岛上立了一个曹妃殿,一个沉睡几千年的沙岛因此得名曹妃甸;
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提出了在这里建造北方大港的宏愿;拟于“直隶湾”“筑建不封冻之深水大港”,“与纽约等大”“为世界贸易之通路”;
11年前,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此后曹妃甸的建设者们把当年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变成了现实;
2017年12月,河北省、唐山市正式实施“一港双城”战略;今年6月,唐山市委、市政府召开全面推进曹妃甸高质量发展大会,曹妃甸将要建设世界一流大港,打造港产城融合的新城。
千年、百年、十年……就这样,历史的脚步在曹妃甸越走越快。
潮涌海湾
曹妃甸岛位于唐山市南部70公里处,原是不足4平方公里的带状沙岛。从甸头向前延伸500米,水深即达25米,甸前深槽水深达36米,是渤海最深点。有一条水深达27米的天然水道,直经海峡通向黄海。水道与深槽的天然结合,构成了曹妃甸建设大型深水港口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不冻不淤,是渤海唯一不需要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天然港址。
1993年至2003年,曹妃甸在经过了十年论证之后,终于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但此时的曹妃甸仍然是籍籍无名、鲜有人知。
2003年3月,以19.5公里的通岛路兴建为标志,曹妃甸拉开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序幕。釉彩斑驳的历史长歌经过千余年的低回,在这个节点骤然灵动起来。
2004年12月27日,国务院通过了包括曹妃甸港区在内的《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使得曹妃甸建设进入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层面。而在此之后,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此视察,并兴奋地称赞曹妃甸为“黄金宝地”,要求将其“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2005年,作为曹妃甸龙头项目的首钢京唐公司挂牌成立,之后数年,曹妃甸的发展驶入快车道。2007年至2009年,曹妃甸进入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超过10万人的建设队伍汇聚于此,京津唐地区一个新发展神话诞生——那时,曹妃甸被称为“中国投资最大的单体工地”。在投资高峰期,每天约有4亿元投向曹妃甸这座小岛。建设最火热的时候,上千辆卡车向曹妃甸昼夜运送物资,曹妃甸的劳动大军全天都在劳动,一天要吃掉5万公斤的土豆,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与曹妃甸相比。
10年开发建设,曹妃甸陆域面积增长50倍,形成一个近220平方公里的新型工业化基地。与之同时,与工业区进行综合配套的港口、铁路、公路、输水、输电等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完成。
置业大厦、四海公寓、港航大厦、装备制造区标准厂房、污水处理厂等生活工作设施相继投入使用,为曹妃甸大规模产业集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中,港口建设当属曹妃甸建设最大的亮点工程。在工业区周边长达69.5公里的岸线上,设计了263个泊位,从打下第一根桩基开始,到2005年12月万吨级矿石码头正式开港通航,仅仅14个月时间,曹妃甸就完成了内陆经济向沿海经济的跨越。紧接之后的是矿石码头、原油码头、煤炭码头、通用码头、散杂货码头等47个码头相继投入运营。与此同时,一系列项目开始签约、动工,按照国家确定的发展规划,曹妃甸重点打造大港口、大钢铁、大电力、大石化“四大主导产业”。
曹妃甸区完成了从一叶沙岛到世界级大港的华丽转身,相继被授予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河北省首家综合保税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称号,成为曹妃甸独特的金字招牌。作为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窗口,曹妃甸发展速度与成就举世瞩目。
勇立潮头
曹妃甸,一年一个样。
曹妃甸奋斗10年,走完了国外发达港口城市100年的发展历程;就在基础设施基本就绪、产业聚集刚刚开始之际,全球和中国都遭遇了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而此时,曹妃甸正逐步进入债务还本付息高峰期,区域发展资金开始紧张。2011年到2013年,一大批产业项目未能投产或未建成停工,“唱衰”之声一时甚嚣尘上。
此时的曹妃甸不过是一个10来岁的“孩子”。在逆境中成长的“孩子”更知道努力。
真正产业聚集和项目建设的阶段不过4年的曹妃甸,并没有彷徨,仍踏踏实实地按照《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争取首钢二期、华润电厂二期、中石化千万吨级炼油等大项目早日落地。曹妃甸暗自发力,从2013年10月起,曹妃甸开始全面招商。60人的队伍“搜索”京城,走访了北京有可能外迁转移的400多个项目,逐一建立档案。
2014年,曹妃甸终于迎来了其命运的又一次转机: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曹妃甸被确定为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区。河北省与北京市签署了《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等7项协议,曹妃甸成为唯一一个由京冀两地政府共同推动的协同发展示范区。
作为首都产业外迁最大的承载地,曹妃甸的产业聚集步伐加快。
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列为四大战略合作平台之首,这充分彰显了曹妃甸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布局中的特殊地位。曹妃甸产业聚集步伐加快了:中国五矿、中国石化、北京金隅、北京控股、北京京煤、北京城建重工等一大批北京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成为了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新空间、要素转移的集中承载地、项目布局的战略首选地。自2014年以来,曹妃甸累计签约北京项目278个,总投资达到3950亿元。曹妃甸已成为首都产业外迁的最大承载地。
随着一个个指导性文件的制定出台,一个个大项目的签约落地,曹妃甸区精品钢铁、石油化工、重型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主导产业加速聚集,逐步建立了以现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四大产业为主导,电力、海水淡化、建材、环保等关联产业循环配套,信息、金融、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2017年,曹妃甸区全部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0.6亿元,位列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第41位、创新创业百强区第81位和综合实力百强区第88位。
据介绍,曹妃甸正在着力完善集疏运体系,努力构建3亿吨煤炭、2亿吨铁矿石、3000万吨LNG、5000万吨精品钢材、5000万吨原油、500万方木材六大物流贸易加工基地,打造铁矿石、煤炭、LNG、钢铁、木材价格中心和交易平台。到2020年,力争港口吞吐量突破5亿吨,集装箱200万标箱,开通航线200条以上,集装箱外贸航线10条以上。
曹妃甸再一次成为“每天都在创造奇迹的地方”。
走向未来
党的十九大以来,省、市对曹妃甸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提出打造曹妃甸新的增长极,把曹妃甸确定为唐山市“一港双城”建设的核心承载区。
曹妃甸正按照唐山“一港双城”发展格局,进一步加速产业集聚,积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曹妃甸新城的规划建设,做强港口,建设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做大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优城市,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抓好改革开放创新,勇当改革发展的“领头雁”,争做扩大开放的“桥头堡”,当好创新驱动的“试验田”。
目前,曹妃甸经济增长呈现量增质升的良好势头——全年预计GDP达到432亿元,同比增长8.1%;全部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0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亿元;港口吞吐量突破3亿吨大关;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8.9%、进出口总额增长25%,全区经济形势继续保持积极向好态势实现经济指标稳中向好。
未来,曹妃甸将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谋划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聚集区、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生态宜居品质之城,深入落实“一港双城”战略,走港产融合、产城融合、港城融合、城市与自然融合发展之路,加快打造开放创新包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二、云台山开发历程?
东汉泛称太行山。末代皇帝刘协禅让帝位于魏王曹丕,封山阳公,死后葬于云台山南麓,后人称这里为古汉山
魏晋时期,云台山因“竹林七贤”在此相与友善,但古籍仅有竹林称谓。东晋始称云台山。著名大画家顾恺之,因画“竹林七贤”嵇康及其四言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写文稿《画云台山记》。
唐代亦称覆釜山。见唐著名诗人钱起诗《夕游覆釜山道士观因登玄元庙》。东部称天门山,亦见钱起诗《天门山题孙逸人石壁》。
金代称云台山。见茱萸峰金代残碑刻。
清代称小北顶。见修武北关祖师庙“金顶圣会”碑记。
当代称云台山。恢复云台山固有称谓。 云台山于1983年开始考察论证,1985年正式开发,
1987年1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1989年4月,成立云台山风景区管理局,为正科级建制。
1997年3月升格为副县级事业单位。
2003年10月升格为正县级事业单位,下设办公室、宣传科、计财科、规划科、保卫科和百家岩管理所、小寨沟管理所、红石峡管理所、岸上管理所、茱萸峰管理所等一室四科五所。
2005年投入巨资建设数字化监控中心,为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
三、linux开发环境?
Linux的C/C++开发环境一般都是文本编辑器(Vim、emacs等)+编译器(GCC、g++、make、cmake)+调试器(gdb),用集成开发环境IDE(比如codeblocks、eclipse-cdt)的比Windows平台要少。我才开始用的是eclipse-cdt,也是觉得IDE不好用,而且写一个helloworld都要产生一大堆文件(也不知道这些文件什么作用),用git来维护管理代码也非常不方便,而且如果编写的是命令行程序会反复切换到终端,还不如直接在终端编译,总之太不灵活了。
不过如果gdb用得不习惯的,可以选择用gdb的图形前端ddd和Kdbg这两个软件。
也有觉得命令行编辑器不习惯的,他们会选择图形界面的gVim+各种插件,或者图形功能更好的代码编辑器如gedit、Sublime Text、Atom、VScode等等。
四、世界水电开发历程?
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对田纳西河进行多元开发利用,建造水电站,经过40多年的努力,田纳西河上已建成了35个大水库和8个小水库,水力发电厂达49个,田纳西成为美国电力的最大供应者。美国从田纳西的水力发电中获得巨大收益后,于1941年在哥伦比亚河上建立了大古力水力发电站,设计的发电能力为1083万千瓦,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直到1984年,巴西和巴拉圭在巴拉那河建成发电能力为1260万千瓦的伊泰普水电站后才退居第二位。
中国于1992年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三峡工程的规划,是人类利用开发水电能的一个伟大行动。三峡的水电蕴藏量达3000多万千瓦,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水能富足之地,建成后的三峡电站,发电量相当于1991年全国发电总量的1/8,可替代8座装机240万千瓦的火电站,相当于10座大亚湾核电站或7座葛洲坝电厂。三峡工程的建成还对防洪、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生态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产生出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linux常用开发环境?
当然直接在linux下开发了,linux环境下有很多kde的,比如说java开发用eclipse的linux版本 C++开发用qt的linux版本等,另外每个作大型开发的公司都有自己的平台的,原始的使用vi/vim,但是不智能慢慢的就退出视线了,这都不是事,关键看的是技术。
六、linux开发是什么?
Linux操作系统主要包括内核和组件系统。Linux内核大部分是用C语言编写的,还有部分是用汇编语言写的,因为在对于硬件上,汇编有更好的性能和速度。
Linux的一些组件系统和附加应用程序是用C、C++、Python、perl等语言写的。
Linux与其他操作系统相比 ,具有开放源码、没有版权、技术社区用户多等特点 ,开放源码使得用户可以自由裁剪,灵活性高,功能强大,成本低。尤其系统中内嵌网络协议栈 ,经过适当的配置就可实现路由器的功能。这些特点使得Linux成为开发路由交换设备的理想开发平台。
Linux不仅系统性能稳定,其核心防火墙组件性能高效、配置简单,保证了系统的安全。在很多企业网络中,为了追求速度和安全,Linux操作系统不仅仅是被网络运维人员当作服务器使用,Linux既可以当作服务器,又可以当作网络防火墙是Linux的 一大亮点。
七、linux开发怎么学?
linux开发,首先要安装好linux操作系统,安装好你想要的各种服务器,然后安装设置好开发语言环境。
如果用C语言,linux操作系统已经自带了C语言的编译器,不需要另行安装。最好安装图形界面,使用linux自带的编辑器,有问题还可以上网查找信息。做好这些准备,就可以开始干活了。
八、linux驱动开发前景?
Linux驱动开发在当前和未来都有很好的前景。随着Linux操作系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对各类设备和外设的支持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于Linux驱动开发人员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此外,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将与Linux系统进行连接和通信,这也将为Linux驱动开发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另外,开源社区对于Linux驱动的重视度也非常高,有很多开源项目和社区致力于开发和维护各类Linux驱动。因此,对于愿意参与开源社区以及有良好驱动开发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Linux驱动开发的职业前景也非常广阔。
九、Linux的开发历程与核心贡献者解析
Linux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开源操作系统,它的成功与发展背后离不开众多开发者的共同努力。然而,说到Linux的创建者,大家最终都会提到一个名叫林纳斯·托瓦尔兹(Linus Torvalds)的芬兰程序员。本文将深入探讨Linux的开发历史、核心贡献者以及它是如何演变成当今主流操作系统的。
一、Linux的起源
在Linux的历史上,最初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1991年。彼时,林纳斯·托瓦尔兹是一名赫尔辛基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学生,他希望在个人电脑上运行一个类Unix的操作系统。Torvalds受到了Minix(一个为教育目的开发的Unix类操作系统)的启发,决定自己创建一个更强大的操作系统。
1991年8月25日,托瓦尔兹在comp.os.minix的新sgroup上发布了他创建的操作系统的第一篇公告,标志着Linux项目的正式启动。在这个公告中,他公开了源代码,并邀请有兴趣的程序员参与这个项目。
二、开源与合作的力量
尽管Linux最初是由林纳斯·托瓦尔兹单独开发,但很快,该项目吸引了全球大量开发者的参与。这种开放的模式使得多个开发者能够在互联网上共享代码、解决软件问题以及促进创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程序员加入了这一项目,他们的贡献使得Linux不断完善。让我们来列出几个对Linux发展的重要贡献者:
- 阿尔伯托·罗斯(Alberto Ruiz):参与了文件系统的改进。
- 格雷戈·罗斯(Greg Kroah-Hartman):负责内核的稳定性和持续集成。
- 安迪·坦登(Andy Tanenbaum):尽管他是Minix的开发者,但也对Linux的设计产生了一定影响。
- 马克·斯图尔特(Marc Stuart):参与了Makefiles和构建系统的设计。
三、Linux的演变与版本
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Linux也在不断演变。最初的版本相对简单,仅满足基本的操作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版本不断推出,并逐步增加了更多功能,包括设备驱动程序、网络管理工具及用户界面等。
Linux内核是这一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每一次的更新和迭代都意味着新的特性和更好的稳定性。截至目前,Linux的版本已经更新到6.x系列,其中每个版本都附带新的功能和安全补丁。
四、Linux的分发与社区支持
随着Linux的出色表现与广泛应用,出现了多种不同的Linux发行版。这些发行版可以分为“桌面版”和“服务器版”,各自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常见的发行版包括:
- Ubuntu:以用户友好著称,非常适合初学者。
- Fedora:强调最新技术,是许多开发者的首选。
- Debian:以其稳定性著称,适合服务器使用。
- CentOS:基于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的一个免费版本,广泛应用于服务器环境。
每个发行版都有其自己的特色和优劣,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版本。同时,Linux社区的支持也是其壮大的关键因素之一。开发者们在论坛、邮件列表和社交媒体上积极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五、Linux的今天与未来
如今,Linux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广泛的应用。不论是超级计算机、云计算、嵌入式设备,还是桌面操作系统,都能见到Linux的身影。知名的社交网络、网上商店,甚至Android手机的操作系统底层,都是基于Linux的内核。
未来,更加强大的技术在等待着Linux的发展。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兴起,Linux将进一步扮演重要角色。开发者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以满足变化中的市场需求。
结语
通过本文,我们了解了Linux的开发历程、核心贡献者及其应用情境的重要性。这里可能会有一些技术细节仍然难以理解,然而,正是这些开发者的努力和开源文化的推动,才使得Linux能够成长为今天这样一个广泛且强大的操作系统。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希望它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Linux的背景和发展。如果您有兴趣参与到开源项目中,或者想深入探索某个具体的技术问题,欢迎您加入到这个充满活力的社区中来!
十、探索Linux内核的开发历程及其背后的团队
在当今的技术世界中,Linux内核无疑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存在。它是许多操作系统的基石,包括Ubuntu、Fedora、Debian和Android等。作为一名对开源软件感兴趣的技术爱好者,我常常思考:Linux内核是谁开发的?这个问题不仅关乎技术,更涉及到一个极为活跃和多元化的开发社区。
Linux内核的创始人:林纳斯·托瓦兹
让我首先从Linux内核的创始人说起——林纳斯·托瓦兹。1991年,他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时发布了第一个版本的Linux内核。托瓦兹的初衷是创建一个免费的操作系统内核,以供学习和探索使用。在此之前,他对UNIX系统的热爱和自己使用的MINIX(一个教学用的UNIX实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开源理念的推动作用
Linux内核的开发与许多其他商业软件截然不同,它的成功在于开源软件的理念。托瓦兹在发布内核时决定采取开放的开发方式,允许其他开发者参与进来,共同贡献代码。这种共享的精神吸引了很多技术爱好者和开发者,他们开始协作改进和扩展内核的功能。
Linux内核开发的社区结构
随着Linux内核的知名度提升,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加入了这个项目。这个开放的开发模式促成了一个强大的社区,形成了不同层次的贡献者。他们不仅包括个人开发者,还包括来自全球各大公司的工程师,比如IBM、Intel、Google和Red Hat等。这些公司通常会通过资助开发者、提供基础设施和资源等方式参与到Linux内核的开发中。
核心开发者和维护者的角色
在这个社区中,我发现了一种名为维护者的角色。每个子系统大多都有一位或多位维护者,负责审查提交的代码和功能更新。例如,负责网络子系统开发的维护者会审查关于网络性能和安全性的补丁,并决定哪些代码会被合并到主干版本中。这样的组织结构不仅提高了代码质量,也让开发流程更加高效。
Linux内核的版本演进
自首次发布以来,Linux内核经历了无数次的更新和改进。我亲身经历的版本演进彰显了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中,每个版本的更新都涵盖了新的功能、改进和安全性修复。托瓦兹每两到三个月就会发布新的Linux内核版本,这使得内核始终保持在技术前沿。
贡献者怎样参与Linux内核开发
对于那些想要参与Linux内核开发的开发者而言,贡献代码的过程相对简单。我曾经尝试过,通过以下几步参与到这个大家庭中:
- 选择一个合适的开发领域,比如设备驱动、文件系统或网络管理。
- 学习代码审查和现有代码的结构,以了解如何编写可扩展的代码。
- 通过邮件列表与其他开发者交流,获取反馈和建议。
- 通过提交补丁和代码更新,逐步积累经验,逐渐成为维护者。
Linux内核的未来发展
展望未来,Linux内核的开发仍在不断进行。在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推动下,Linux内核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我相信,这种创新不会减弱,反而会伴随技术的发展而更加蓬勃。
如何获取Linux内核的最新信息
想要及时获取Linux内核的最新动态和开发进度,我常常关注以下几种渠道:
- 官方网站:Linux内核的官方网站提供了最新版本的代码和公告。
- 邮件列表:订阅Linux内核的邮件列表,可以获得实时的信息和讨论。
- 社区论坛:参与各类开源社区论坛,以便与其他开发者交流经验和知识。
而对于希望深入了解Linux内核的读者来说,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文档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了解内核架构、系统调用和设备驱动开发,将会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而强大的系统。
热点信息
-
在Python中,要查看函数的用法,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 使用内置函数help():在Python交互式环境中,可以直接输入help(函数名)来获取函数的帮助文档。例如,...
-
一、java 连接数据库 在当今信息时代,Java 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编程语言,尤其在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在企业级应用开发还是...
-
一、idea连接mysql数据库 php connect_error) { die("连接失败: " . $conn->connect_error);}echo "成功连接到MySQL数据库!";// 关闭连接$conn->close();?> 二、idea连接mysql数据库连...
-
要在Python中安装modbus-tk库,您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确保您已经安装了Python解释器。您可以从Python官方网站(https://www.python.org)下载和安装最新版本...